第一幢高層鋼結構建筑:改革開放后的我國第一幢自行設計并率先采用國產H型鋼制作的高層鋼結構建筑—上海金沙江大酒店,這是由中國二十冶金建設公司負責施工的,主樓有12層,高41.4米,建筑面積16560平方米。
上海最早的鋼結構廠房:上海最早的鋼結構工業(yè)廠房—楊浦電廠,則是由國內的大寶建筑廠于1913年承建的,廠房有10層,高50米,鋼制煙囪110米,主體為鋼框架,材料采用高級合金鋼、不銹鋼和高碳鋼。
第一幢高層鋼結構塔: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于991年7月30日動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主體結構高350米,塔高468米。東方明珠塔最有特色的就是把11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鋼結構球體串聯(lián)在一起。連接它們的是三根直徑為9米的鋼結構擎天立柱。 整座塔的支撐完全靠三根深入地下的鋼結構擎天立柱。
上海最早的鋼結構橋梁:上海鋼結構行業(yè)發(fā)展已有近百年歷史。早在1903年就開始用鋼結構建設了中國第一座鉚接鋼結構的外白渡橋。只是當時的外白渡橋主要制作是由英國建筑公司承擔。外白渡橋成為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第一幢鋼結構超高層大廈:金茂大廈主體結構采用超高層建筑史上首次運用的最新鋼結構技術。設計師以創(chuàng)新的設計思想,巧妙地將世界最新建筑潮流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結合起來,成功設計出世界級的,跨世紀的經典之作,成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為上海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物。
第一座大型鋼結構劇院:上海大劇院建筑風格獨特,造型優(yōu)美。它成為上海又一個標志性建筑,上海大劇院為了體現(xiàn)藝術外型與內在功能的完美統(tǒng)一,頂部采用鋼結構以減輕自重。
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科技館、全長8700米的大跨徑拱橋上海盧浦大橋等一批又一批鋼結構標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從而上海的鋼結構產業(yè)走上了快速發(fā)展的“快車道”。
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上海鋼結構建筑的應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海世博園區(qū)中,建筑鋼結構總用鋼量達15萬噸。其中,中國館高度近70米,屋頂周邊長138米,懸挑33米,用鋼量2.3萬多噸,構件總數(shù)9000余件,打造這樣一頂“東方之冠”只用100天時間,凸顯了鋼結構建筑綠色、環(huán)保、施工速度快的優(yōu)勢。將于2014年竣工的“上海中心”,又會創(chuàng)造上海的“新高度”。這樣一座雄偉的大廈其主體結構就是采用的鋼結構建造而成的。 |